五胡乱华时代,被称为“屠夫”的冉魏黄帝冉闵究竟杀了多少胡人?今天恐怕很难统计。
据史料记载,冉闵领导汉族起义的过程中,曾有过两次大规模屠杀游牧民族的纪录,一次是公元349年入秋之时,冉闵杀石遵之后,胡人反抗之情高涨,未达到战略威慑的目的,冉闵尽杀胡人军民十几万,至此,中原地区少数民族的气焰开始有所收敛。《晋书》志第三与《宋书》对此次事件均有文字记述。
公元350年,冉闵率军攻陷邺城后下令屠城,遂发生了血流成河的邺城大屠杀,城内家家户户皆未能幸免。当时鲜卑人的文献《魏书》中详细记录了冉闵大军攻至邺城后,将城门四闭,对城内胡人展开大规模屠杀行动。二十几万胡人军民被屠杀殆尽,尸体全部喂食猛兽,加之不久之后北方游牧民族为躲避战乱而大举迁徙,整个过程中死伤胡人达百万之众。
虽说古往今来,战乱之下百姓被殃及是再所难免的事,然而冉闵的暴行还是引来了不少后人的非议,称其为屠夫天子亦不为过。但谴责归谴责,放在看待历史的角度,冉闵的所作所为,依然有着重大而积极的意义。遥想当年,战神一声令下,中原百姓立刻披甲上阵,与入塞胡人兵戎相见。可见当时冉闵所推行的政策是顺应民意,符合大多数汉族人民的意愿的,由此也不难窥见当时中原百姓与塞外少数民族的矛盾属于国仇家恨,无法调和。其手段虽然残暴,却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有效避免了汉族灭亡的危机,对汉族人民来说,冉闵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。
冉闵被毛主席称赞
石勒在河内击败陈武后,遇到了一个高大威猛的少年。这个少年弓马娴熟,作战英勇,驰骋战场,无所畏惧。石勒对他的表现赞誉不已,曰:“此儿壮健可嘉,命虎(石虎)子之。”他的名字叫做冉良,或许你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,但他的儿子你绝对不会不知道 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悼天王冉闵。
冉闵,字永曾 ,小字棘奴,年少时就和他的父亲一般果敢英勇。长大后身长八尺,多谋善策,骁勇非常。石虎对这个捡来的“便宜孙子”也是欣赏异常。石虎继位之后,直接加封冉闵为建节将军,修武侯。其重视由此可见一斑。
建武四年(338年),慕容皝向石虎致以书信约他共同出兵讨伐一个叫段氏的小部落。按理说这在实力雄厚的后赵眼中不过是小菜一碟,完全无需大动干戈。可石虎却下令大将桃豹、姚弋仲点起二十万大军作为先锋,自己则统帅更多士卒粮马,浩浩荡荡杀向东北方向。无疑石虎有着更大的野心。后赵军势凶猛,犹如摧枯拉朽,打的段氏溃不成军。段氏首领段辽未多做抵抗便如丧家之犬仓皇逃窜。慕容皝也不傻,早就看出石虎醉温之意不在酒,他听从慕舆根的建议退守大棘城。石虎见此,凶相毕露,直接挥师北上,将大棘城包围的水泄不通。石虎日攻夜打,但足足半个月,大棘城仍未能被拿下。眼看后赵几十万大军的补给不上,石虎只能定于半夜撤军。
是夜,月朗星稀,几十万后赵军向故乡撤离。蓦地,一支两千人的精骑从黑夜中杀出。后赵军心大乱,慌作一团,急慌慌向南狼狈的逃窜,死伤无数。唯有一只军队,军容肃穆依旧,迅速组织防御阵型与燕军对抗。战后石虎清点兵马,发现死伤仅三万多人。然而有一只部队却死伤无几,它的领军将领就是冉闵。由此冉闵威名初现,威震后赵。
石虎死后,石遵在奔丧路上被立为帝。石遵为了抓牢冉闵,口头许诺立其为太子。但在安全后就返悔,与石苞、石鉴、石琨预谋除掉冉闵。谁知石鉴对冉闵另眼相加,于是安排心腹向冉闵通风报信。并排兵击杀石遵。石鉴称帝。但石鉴心底对冉闵忌讳无比。甚至斩杀石苞以震慑冉闵。
恰逢襄国出兵来犯,龙骧将军孙伏都引兵三千,欲助石鉴除掉冉闵,没想到冉闵直接杀退了军队,软禁了石鉴。
冉闵掌权,即刻下令诛杀羯人,《晋书》云:“内外赵人,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,文官进位三等,武职悉拜牙门。”这便是威震华夏的杀胡令。挽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。
冉闵杀死石鉴之后,手下一众人等齐齐推举冉闵为帝。冉闵在一番推脱之下称帝,立国号为魏。
然天有不测风云,冉闵于常山狩猎之时,遭慕容恪兵马围堵。由于兵力悬殊,冉闵惨遭俘虏。在慕容俊的威逼之下,冉闵却不为所动,慕容俊恼羞成怒鞭打三百,关在龙城。后将其一家老小全部斩首。
毛主席在他的《心之力》也曾对冉闵的功绩大加赞赏,称其为“天赐之英烈”原句是:远观三国乱世以来,南北朝五胡屠杀险些灭绝中华,幸有天赐之英烈冉闵救国救民。所以冉闵民族英雄之名当之无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