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甫和李白两人是一个朝代的人吗?李白杜甫被后人称为什么

2024-11-16 04:43:16 买帖  | 投诉/举报

  杜甫与李白我们大家都知道是著名的诗人,在学校的时候也是学习了很多这两位诗人的古诗,他们时代的古诗也是给我们的启示非常的大,不过这两位诗人的古诗词也是写出了当年自己的生活,经历也是不同。

 

  杜甫和李白两人是一个朝代的人吗?
 

 

  陶渊明之归隐田园,除了要从误入的樊笼复返自然,还有重要的原因,避乱世。王维却恰好相反。他一生的大多数岁月,都是在开元、天宝的盛世中度过。然而,伴随这盛世的,是他的几隐几出、半隐半显,似乎是在避盛世。

 

  李白是盛唐的(701—762),所以诗歌风格就相当洒脱不羁,而杜甫较晚(712—公元770)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,所以揭示社会腐败的一面.所以两人都是唐朝的人,只不过一个稍微早一点一个晚一点。

 

  天宝三载(公元744年),李白离开了长安,开始了以梁园为中心的漫游生活。这一年夏,唐代诗坛上的两颗巨星相逢了,李白在洛阳遇见了比他小11岁的杜甫,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佳话,闻一多先生在写到李杜这次会面时说:“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(一种古乐器),发三通擂鼓,然后提出笔来蘸饱了金墨,大书而特书。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,除了孔子见老子(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),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,更重大,更神圣,更可纪念的。”他们一见面就结成了亲密的友谊,过“醉舞梁园夜,行歌泗水春”的愉快生活。他们就这样在一起慷慨高歌了几个月。李白与杜甫在兖州分别的时候,还希望有“何时石门路,重在金樽开”的重逢的日子,不料这竟从此成了他们的永诀。


 

  二人分别以后,杜甫异常怀念李白,写下了不少名篇。杜甫现存诗集中涉及到李白的诗就有《赠李白》、《饮中八仙歌》、《梦李白二首》、《昔游》、《春日忆李白》、《冬日有怀李白》、《天末怀李白》等14首之多。

 

  但是在李杜二人以后的交谊中,李白对杜甫与杜甫对李白的态度却走向了殊途,杜甫对于李白,一片怜才之忱,在他的诗中,时时可见。奇怪的是,李白对于杜甫,至少在诗中却是很为冷淡,极少提到。其中原因当与李白获罪下狱事有关。

 

  李白杜甫被后人称为什么

 

  诗歌发展到唐朝,进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。诗坛群星灿烂,人才辈出;大师擎纛,翘楚丛生;佳作绝唱,流响千秋。各派诗人,风格独具;群峰耸立,蔚为壮观。

 

  “诗仙”李白

 

  李白(701—762),他“十五观奇书,作赋凌相如”;26岁“仗剑去国,辞亲远游”;以后,又“隐居以求仕”;42岁因道士吴筠的推荐,应诏赴长安。玄宗召见时,“降辇步迎”。太子宾客贺知章见他,叹为“谪仙人”。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和飘飘欲仙的浪漫主义风格,被推尊为“诗仙”。

 

  读《蜀道难》《将进酒》《行路难》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等名篇,我们会不自觉地为他想象的丰富奇特,风格的雄健奔放,色调的瑰玮绚丽,语言的清新自然所感染,得到一种不可名状的审美愉悦。


 

  杜甫评价他:“笔落惊风雨,诗成泣鬼神。”诚哉,斯言!

 

  “诗圣”杜甫

 

  杜甫(712—770),出身诗歌世家,祖父杜审言,武则天时著名诗人。他7岁起,“读书破万卷”;20岁,开始十年壮游;35岁到45岁,十年困守长安,使他变成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;安史之乱中,饱受流离之苦;后任左拾遗,又触怒肃宗,几受刑戮;48岁到达成都,入严武幕府,任工部员外郎,开始“漂泊西南”的生活。


 

  苦难经历,奠定了杜甫诗歌“沉郁顿挫”的风格。杜诗丰富的社会内容,鲜明的时代特色,强烈的政治倾向,忧国忧民的精神,被公认为是当之无愧的“诗史”。白居易说他:“天意君须会,人间要好诗。”元稹评其诗云:“上薄风骚,下该沈宋,古傍苏李,气夺曹刘。”因而,杜甫被推尊为“诗圣”

 

  杜诗无一篇不脍炙人口。读一读被誉为“唐诗压卷之作”的《七律?登高》,我们就不得不为其工稳的对仗、和谐的韵律所折服,真正明白杜律被奉为律诗圭臬的奥妙。看来,清人金圣叹把“杜之律诗”列入“六才子书”,也还真是实至名归。